别看他是个胖子,行动不便,走路都得让人扶着,但他的仁政和智慧可是让后人赞不绝口。这个胖皇帝究竟有什么魅力,能让历史记住他?
从小是个“书呆子”,却深得朱元璋喜爱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和仁孝文皇后徐氏的长子,1378年8月16日出生在南京。徐氏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,所以朱高炽也算是个“名门之后”。
这家伙从小就跟别的皇子不一样,不爱舞刀弄枪,也不喜欢跑跑跳跳,而是特别喜欢读书,性格沉静,典型的“书呆子”气质。据史书记载,他小时候身体就不好,长得胖乎乎的,走路不太利索,但脑子特别灵光,学东西很快。
展开剩余85%他的爷爷朱元璋对他可是疼爱得很。朱元璋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,对子孙要求特别严格,但他对朱高炽却格外青睐。史书上说,朱元璋曾经亲自考察他的学业和品行,觉得这个胖孙子有仁君的潜质,还夸他“宽厚仁慈”。
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,朱高炽17岁的时候,被立为燕王世子,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荣誉,说明他在家族里的地位还是很稳的。
不过,朱高炽的身体状况确实是个硬伤。他从小就胖得不行,据说体重超过300斤,走路得靠人搀扶,还患有脚疾,经常摔跤。这让他在父亲朱棣面前有点“失宠”。
朱棣是个武将出身,喜欢能打能拼的儿子,比如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。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救朱棣于危难,深得朱棣喜爱,差点就把太子之位抢了过去。但朱高炽毕竟是长子,又没犯什么大错,朱棣最终还是没舍得废了他。
靖难之役守北平,胖子也有大担当说到朱高炽的能耐,咱们得提一提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。1399年,朱棣发动靖难之役,要抢侄子建文帝的皇位。当时朱棣带着主力部队出去打仗,把北平(今北京)这个大后方交给朱高炽守着。
结果建文帝派了大将李景隆,带着50万大军来围攻北平,而朱高炽手下只有不到一万的兵力。这仗怎么看怎么悬殊,谁都觉得北平守不住。
可朱高炽硬是没让大家失望。他虽然胖得走不动,但脑子清醒得很。他沉着冷静,一边安抚军心,一边组织防御,还善待士兵,让大家愿意为他卖命。
面对李景隆的猛攻,他硬是顶住了压力,保住了北平城。这场胜利不仅让朱棣对他刮目相看,也证明了这个胖子不是只会读书的“废物”,关键时刻有担当、有智慧。后来朱棣成功登基,朱高炽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当了20年太子,监国期间就很“接地气”永乐二年(1404年),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。这之后,他当了整整20年的太子,期间多次监国,替朱棣处理国家大事。朱棣喜欢打仗,经常带着军队北征蒙古,每次出门就把朝政交给朱高炽。别看他身体不行,处理政务可是有一套。
他在监国期间,就开始展现“仁君”风范。比如永乐七年(1409年),有些地方闹了水灾,百姓日子过不下去,朱高炽立刻派人去赈灾,减免赋税,还把那些被卖掉的孩子赎回来,让老百姓感动得不行。
他还特别关注农业,鼓励大家好好种地,尽量别让田荒着。这些举措虽然看起来不起眼,但特别“接地气”,实实在在减轻了百姓的负担,也为他赢得了好名声。
不过,朱高炽当太子也不是一帆风顺。朱棣对他的“软性子”一直不太满意,觉得他不像自己那么杀伐果断,而且弟弟朱高煦一直盯着太子位。
朝里还有不少人支持朱高煦,想把他拉下来。但朱高炽靠着自己的稳重和仁厚,硬是守住了位置。那些支持他的文臣,像解缙、黄淮这些人,也帮了他不少忙。
在位10个月,仁政让人拍手叫好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,朱棣在北征回来的路上病死了,朱高炽终于熬出头,登基当了皇帝,改年号为洪熙。他在位时间只有短短10个月,但这10个月干的事,可一点不少。
首先,他把仁政发挥到了极致。刚一上台,他就下令减免赋税,特别是那些受灾地区,直接免了好几年的税,让老百姓喘口气。
他还鼓励农业生产,派人去教农民怎么种地,怎么养蚕,尽量让大家有饭吃、有钱花。这些政策听起来简单,但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,简直是天大的恩惠。
其次,他停掉了一些劳民伤财的大项目。朱棣在位时,喜欢搞大动作,比如郑和下西洋、北征蒙古,这些项目虽然扬了国威,但花钱如流水,国库都快撑不住了。
朱高炽一看这情况,果断叫停,说:“咱先把日子过好,别老想着打打杀杀。”他还把那些被征去修宫殿、挖运河的劳工放回家,让大家松了一口气。
再者,他对建文帝的旧臣特别宽容。朱棣当年夺位,把建文帝的不少忠臣杀了或者流放,弄得朝野人心惶惶。
朱高炽上台后,赦免了这些人的罪名,还平反了一堆冤案。比如忠臣方孝孺的家人,就被他释放了。这种宽厚做法,不仅安抚了人心,也让朝臣对他更加敬重。
最后,他还搞了点政治改革。朱高炽很信任文臣,把内阁的地位抬高了不少,让他们帮着出主意、管事儿。他重用了杨士奇、杨荣、杨溥这“三杨”,组成了一个靠谱的团队。这帮人能力强、脑子活,帮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。
身体不行,48岁就走了当然了,朱高炽也不是完美的。他在位期间,对宦官有点纵容。朱棣那会儿就重用宦官,朱高炽也没改这个毛病。比如有个叫王振的宦官,后来在朱瞻基儿子那代闹得挺凶,可以说朱高炽没管住这些人,埋了点隐患。但这些小问题,掩盖不了他的功绩。
历史评价他时,基本都是正面的,说他是明朝最仁慈的皇帝之一,后世儒家学者更是把他捧得高高的。可惜啊,朱高炽的好日子没过多久。
洪熙元年(1425年)五月,他突然病倒,没几天就去世了,享年48岁。史书上没说他具体得了啥病,但估计跟他身体太胖、常年有脚疾脱不了干系。他死得太突然,朝野上下都挺震惊的。
朱高炽去世后,他的儿子朱瞻基继位,就是明宣宗。朱瞻基继承了老爸的仁政思路,把国家治理得更好,后来跟朱高炽一起被后世称为“仁宣之治”的开创者。可以说,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短,但给儿子留了个好底子。
发布于:广东省